2016年中国建筑部品六大新闻
来源:本站 时间:2019/7/2 18:04:53 次数:
政治局定调2017年房地产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符合国情”本质上就是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把房价稳定在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上的这个基本点、出发点上。符合“市场规律”,是基于政策稳定性的要求。房地产要想健康稳定发展,不能只有权宜之计,而没有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下一步,房地产发展将纳入民生工作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当中,肩负起为老百姓提供买得起、住得上的“好房子”的责任。
全国“两会”聚焦绿色建材
今年全国“两会”又一次将绿色建材变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的观点可能代表了很多代表和委员的想法:“积极推广绿色建材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绿色建材在示范方面,可以放大出更多的绿色效应”。代表和委员认为,虽然绿色建材被“两会”热议,但更多只停留在思路上,还没有具体措施跟进,建议国家尽快拿出干货,使绿色建材结合供给侧改革抓紧出台具体政策。此外,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全行业无疑达成了共识:一是绿色建材只停留在理念上的宣传,还没完全得到消费者认可;二是标准化建设有推进,但监督落实不够,导致绿色建材在产业链、集成化方面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三是绿色理念未能在前期设计中体现出来,影响了实际施工和产业链全链条的跟进。
建材业加快供给侧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34号”下发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34号文的指导思想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在供给侧截长补短,压减过剩产能,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推动我国建材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34号文要求,要积极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混凝土掺合料、砌块墙材、低碳水泥等产品。发展镁质胶凝材料等新型胶凝材料。发展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墙体和屋面材料、外墙保温材料,以及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引导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竹纤维、木屑等开发生物质建材,发展生物质纤维增强的木塑、镁质建材等产品。加快推广应用水性涂料、胶黏剂及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热反射膜、管材等产品。34号文既是我国建材业的顶层设计,也是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装配式建筑提上国家层面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并下发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在施工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就是把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后再运到工地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避免产生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二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促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四是催生一些新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新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有一定的作用。《指导意见》还围绕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八项任务,其中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首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
2016年5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和第一批获得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企业产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对评价标识的范围、原则和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了严格规定:申请从事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机构,经所在地省级部门向两部委备案;申请从事各地一、二星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机构,向当地省级部门备案。建材生产企业可自愿申请参加评价,评价标识在全国通用。评价机构依据技术导则对申请评价的建材产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环境影响以及性能、安全、便利、可循环等指标。我国启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以来,共有32家企业45个产品获得首批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标志着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